~~META: title="違法性意識", description=" 被告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犯罪、要被處罰,但是不用到知道自己是犯刑法哪一條罪的程度。例如:A毆打B,造成B受傷的結果,A知道毆打B是犯罪行為,也知道會被處罰,但是不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成立傷害罪或是重傷罪。" ~~ ====== 違法性意識 ====== [[刑訴:被告]]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犯罪]]、要被處罰,但是不用到知道自己是犯[[:刑法|刑法]]哪一條罪的程度。 例如 A毆打B,造成B受傷的結果,A知道毆打B是[[犯罪行為]],也知道會被處罰,但是不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成立[[傷害|傷害罪]]或是[[重傷害|重傷罪]]。 除了事實層面的主觀想法之外,要成立犯罪,犯罪人還必須了解或至少有能力了解他的行為違反法律,這種主觀認知的對象,不是這個犯罪事實本身,而是這個行為是否違法,這種對於行為是否[[:違法]]的認知,一般稱之為違法性意識,也有人稱為「[[不法意識]]」,不論採取那一個名稱,犯罪者主觀上一定要認知或可能到認知「行為違反法律」,否則不能成立犯罪。 違法性意識並未要求每個人必須明確知道自己行為[[:違法]],即使行為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違反[[:法律]],但若透過查詢就能知道自己行為違法,仍然可以肯定犯罪人有違法性意識,可以成立犯罪,只不過因為這種情況的犯罪人沒那麼壞,所以得減輕處罰。 **相關條目** * [[構成要件]] * [[違法性]] * [[罪責]] {{tag>刑法 刑法總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