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title="雙叉法則", description="源自美國之法理,係供法院審查唯一密報/線報之心證門檻的標準。 " ~~ ====== 雙叉法則 ====== //(Aguilar-Spinelli test/two-pronged test)// 源自美國之法理,係供[[:法院]]審查唯一密報/線報之[[心證]]門檻的標準。 當核發[[搜索票]]的實質門檻奠基於密報之上時,由於檢警往往有保護訊息來源的必要,故除非法院懷疑檢警訊息的信用力,否則原則上不須要求檢警透漏密報者的身分。 惟,密報乃[[傳聞證據]],且常常涉及[[:線民]]此種虛偽危險性極高的來源;當執法人員僅依據密報[[:聲請]][[搜索]]時,為避免錯誤[[:核發]]搜索票而嚴重侵害人民[[憲法:基本權|基本權利]]的情形,王兆鵬老師[[:衡平]]執法的有效性及人民的權利後,遂建議引進美國法的「雙叉法則」,作為法院審查唯一密報之[[心證]]門檻的標準。其考量項目如下: * (一)**訊息的可信性(Reliability)**。須探究線民得知此訊息的基礎或來源,以判斷該訊息的可信性。 * (二)**線民的信用力(Credibility)**。探究線民是否為值得相信之人。 唯有通過以上兩個層次的檢驗,法院方得以密報為達到搜索發動門檻相當理由的唯一依據,而僅依密報訊息即核發搜索票;反之,倘訊息的可信性或線民的信用力有其一不備,非另有其他客觀依據,不得核發搜索票。 **相關條目** * [[通訊監察書]] {{tag>刑法 刑事訴訟法 強制處分 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