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表

自殺

自己殺死自己。自裁而死,是由不明的動機、複雜的心理,以及不確定的環境因素,綜合而成的極端結果,會逐漸侵蝕生者的權利,滋生害怕與絕望。

常見「自殺」定義

  1. 一般定義-「有意毀滅自我的一種行為表現」。
  2. 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出於傷害、中毒或窒息的死亡,有明顯或隱微的跡象顯示是自己造成的,而且死者是蓄意殺死自己」。
  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導致死亡結果的自殺行為」,而自殺行為則定義為「不同程度的死意圖所造成的自我傷害」。

綜言之,「自殺」是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它是一種人類生理、心理、家庭、社會關係及精神等各種因素混雜而產生的偏差社會行為,它也是一種溝通方式,有人藉由它來傳達情緒、控制人、換取某種利益(精神上或實質上的),更有可能是為了逃避內心深處的罪惡感及無價值感。

青少年自殺的警訊(FACT)

感覺(Feelings) *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 害怕失控、害怕瘋狂、擔心傷害自己和別人
* 無助、無價值感—「沒有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更好」
* 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 悲傷
* 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行動或事件(Action or Events) * 藥物或酒精濫用
*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 做惡夢
* 最近經歷失落—因為死亡、離婚、分離、關係的破裂,或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
* 失去對宗教的忠誠
* 焦躁不安
* 攻擊、鹵莽
改變(Change) *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 行為—無法專心
*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 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沈、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惡兆(Threats) * 言語—如「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 威脅—如「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 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獲取武器
*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Kalafat(1990):「自殺警告信號」量表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