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任意性自白之放射效力

非任意性自白之放射效力,其第一次證據類型(原始證據)限於「非任意性自白」。且通常僅及於第一次衍生證據

林鈺雄老師提到,在這種多層次衍生證據之放射效力問題。原則上,僅及於第一次的衍生證據,不及於因衍生證據再合法取得之再衍生證據。如果一概否定間接因違法取得證據之證據能力,對於犯罪追訴實務的影響,恐怕難以估計。再者,第二層以下的衍生證據與原先的違法手段之間,關聯性已經被稀釋淡化,如將該第二層以下之衍生證據禁止使用,恐怕已超過原先禁止的射程距離。

▌最高法院101台上5570決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結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項,建構成完整之自白證據排除規定,旨在維護被告陳述與否之意思決定與意思活動自由權。被告自白須出於自由意志,設若被告第一次自白係出於偵查人員以不正方法取得,該次自白因欠缺任意性固不得為證據,但嗣後由不同偵查人員再次為訊問並未使用不正方法而取得被告第二次之自白,則其第二次自白是否加以排除,此即學理上所稱非任意性自白之延續效力;又如被告之自白非出於任意性,但本其自白蒐集之證據(例如合法搜索取得之證物),該非出於不正方法所蒐集之證據有無證據能力,則為學理上所指非任意性自白之放射效力
前者,須視第二次自白能否隔絕第一次自白之影響不受其污染而定,亦即以第一次自白之不正方法為因,第二次自白為果,倘兩者具有因果關係,則第二次自白應予排除,否則,即具有證據能力。此延續效力是否發生,依具體個案客觀情狀加以認定,倘若其偵訊之主體與環境、情狀已有明顯變更而為被告所明知,除非有明確之證據,足以證明被告先前所受精神上之壓迫狀態延續至其後應訊之時,應認已遮斷第一次自白不正方法之延續效力,即其第二次之自白因與前一階段之不正方法因果關係中斷而具有證據能力。
後者,雖有學者主張非任意性自白應有放射效力,但原則上應將其射程限制在第一次之衍生證據,惟通說則認為本於被告自白所蒐集之證據,如非出於不正方法,仍具有證據能力,並不受自白非任意性之影響。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