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是唯讀的,您可以看到原始碼,但不能更動它。您如果覺得它不應被鎖上,請詢問管理員。 ~~META: title="供需法則", description=" " ~~ ====== 供需法則(law of demand and supply) ====== 供需法則,供給法則和需求法則是基本的經濟原理。供需法則背後代表著指導市場資源配置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係描述供給法則與需求法則之間的作用。 價格指導資源配置。我們知道經濟學中所說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是指「市場機能」或「價格機能」。因為市場的各種訊息都會反映到價格上,透過價格的運作,市場自然能夠調和供需雙方並達成資源的有效配置。 對消費者而言,某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自然減少對它的購買量;而價格提高隱含此物的成本增加了,消費者應該節省使用,在**需求法則**下的行為自然也就符合資源配置的效率原則。對生產者而言,所供給的產品價格提高了,表示此物受到消費者歡迎,所以願意支付高價,那麼,廠商理應多用資源來生產,即是**供給法則**。 ===== 需求法則 ===== 影響消費者對一物購買量的因素很多;例如今天想吃蛋糕,首先得看看蛋糕一個多少(價格),然後再想想荷包的錢(所得),要不要換吃麵包或餅乾(相關物品價格)等。在其他因素不變下,單考慮一物本身的價格,則當價格越高,消費者買得越少;也就是一物的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變動關係;例如,在所得、其他物價…不變下,蛋糕太貴就少吃,便宜就多吃點。這就是需求法則。 ===== 供給法則 ===== 同樣道理,生產者決定某物生產多少,要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價格、成本、技術……等因素。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一物價格越高,廠商的供給量會越多;也就是一物的價格與供給量呈同向變動關係,這就是供給法則。所以,蛋糕的價錢好,麵包店一定增加供給量;價錢不好,自然也就少生產了。 **相關條目** {{backlinks>.}} {{tag>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