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是唯讀的,您可以看到原始碼,但不能更動它。您如果覺得它不應被鎖上,請詢問管理員。 ~~META: title="廢棄發回", description=" 「廢棄」為上級審法院認為下級審法院之裁判違背法令,上訴或抗告有理由時(行政訴訟法第256條、第272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2條參照),藉以消滅下級審裁判效力之法律用語。" ~~ ====== 廢棄發回 ====== 「廢棄」為上級審法院認為下級審法院之[[:裁判]]違背法令,[[:上訴]]或[[:抗告]]有理由時(行政訴訟法第256條、第272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2條參照),藉以消滅下級審裁判效力之法律用語。 ~~NOTOC~~ ===== 辨異 ===== 除了行政訴訟法以外,[[:民訴|民事訴訟法]]中,有關上級審法院認為下級審法院裁判違背法令,上訴或抗告有理由時,對應用語也使用「廢棄」;但在[[:刑訴|刑事訴訟法]]中,相對應的用語則為「[[:撤銷]]」。 由於現行行政訴訟制度為[[法組:三級二審制]],所謂上級審與下級審法院,包括最高行政法院與高等行政法院,以及高等行政法院與[[法組: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兩組關係。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體例,是於第3編規定「上訴審程序」,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審查下級審即高等行政法院裁判的關係作為規範對象。至於高等行政法院與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間的上級審與下級審關係,則藉由行政訴訟法第236之2第3項以[[:準用]]立法技術,規定「簡易訴訟程序之上訴,除第241-1條規定外,準用第3編規定。」而不再重複規定。因此,說明最高行政法院與高等行政法院之間有關的規定內容,同時也就解釋了高等行政法院審查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間有關於廢棄發回的相關內容。 ===== 廢棄原裁判後 ===== 以下即以最高行政法院作為上級審法院進一步就廢棄發回的概念及有關規定進行說明。 原裁判違背法令,原則上最高行政法院應廢棄原裁判(行政訴訟法第256條參照),但也有例外。原裁判違背法令的情事,如果是下列這幾種情形,最高行政法院就無須廢棄原裁判。比如: * 高等行政法院如果只是誤用更為審慎的程序種類(行政訴訟法第256條之1參照); * 高等行政法院依法對於該事件沒有管轄權,卻也[[:實體審理]],而該管轄權錯誤又不涉及「專屬管轄」的管轄錯誤時(行政訴訟法第257條第1項參照); * 高等行政法院的裁判雖然違背法令,但該違背法令情形並非法律所列舉幾種特別嚴重之事由,又不影響結論時。 以上這幾種情形,縱使原裁判違背法令,上級審法院也無須廢棄原裁判(行政訴訟法第258條)。 ==== 廢棄後「發回」 ==== 至於「廢棄」原裁判後,最高行政法院可以將該事件「發回」原審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法第260條)。一般而言,如果事證還有許多不明確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的調查,最高行政法院無法[[刑訴:自為判決]],或為兼顧[[:當事人]]的[[刑訴:審級利益]],都是最高行政法院將原裁判廢棄並發回[[刑訴:原審法院]]審理所考量的原因。 ==== 廢棄後「自為判決」 ==== 最高行政法院廢棄原裁判之後,除了發回原審審理外,也有其他選擇。當事實已經明確,而達到可以裁判的程度時,也可以自為裁判(行政訴訟法第259條)。 ==== 管轄錯誤應「發交」 ==== 另外,於原裁判管轄錯誤,且屬於專屬管轄錯誤時,最高行政法院則會將事件「發交」該管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法第257條第2項)。 ===== 法律效果 ===== 當最高行政法院將該事件發回原審審理時,為了避免該事件反覆於不同審級法院間來回無法確定,行政訴訟法第260條規定:最高行政法院發回時,應就高等行政法院應調查之事項,詳予指示;受發回或發交之高等行政法院,應以最高行政法院所為廢棄理由之法律上判斷為其判決基礎。 **相關條目** * [[刑訴:發回更審]] {{tag>行政訴訟法 審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