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刑法:象徵性言論 [2023/04/24 05:23] – 建立 - 外部編輯 127.0.0.1刑法:象徵性言論 [2024/01/24 14:29] (目前版本) 88tpc
行 3: 行 3:
     description="係源自美國實務案例中,關於言論自由的概念。人民表達各種想法與觀點,並不僅限於用聲音或文字為之,此等用行動來表現意見的方式,憲法學上稱為「象徵性言論(symbolicspeech)」,此等行為,則可稱為「表現行為(expressiveconduct)」,亦即把意見傳達給他人。例如:對某一政治統治的抗議和蔑視常採用絕食的方式,而對一項公共政策的不滿採用懸掛通用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常常更有效果。 "     description="係源自美國實務案例中,關於言論自由的概念。人民表達各種想法與觀點,並不僅限於用聲音或文字為之,此等用行動來表現意見的方式,憲法學上稱為「象徵性言論(symbolicspeech)」,此等行為,則可稱為「表現行為(expressiveconduct)」,亦即把意見傳達給他人。例如:對某一政治統治的抗議和蔑視常採用絕食的方式,而對一項公共政策的不滿採用懸掛通用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常常更有效果。 "
 ~~ ~~
-====== 象徵性言論(symbolic speech) ======+====== 象徵性言論 ====== 
 +//(symbolic speech)// 
 係源自美國實務案例中,關於[[憲法:言論自由|言論自由]]的概念。人民表達各種想法與觀點,並不僅限於用聲音或文字為之,此等用行動來表現意見的方式,憲法學上稱為「象徵性言論(symbolicspeech)」,此等行為,則可稱為「表現行為(expressiveconduct)」,亦即把意見傳達給他人。例如:對某一政治統治的抗議和蔑視常採用絕食的方式,而對一項公共政策的不滿採用懸掛通用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常常更有效果。 係源自美國實務案例中,關於[[憲法:言論自由|言論自由]]的概念。人民表達各種想法與觀點,並不僅限於用聲音或文字為之,此等用行動來表現意見的方式,憲法學上稱為「象徵性言論(symbolicspeech)」,此等行為,則可稱為「表現行為(expressiveconduct)」,亦即把意見傳達給他人。例如:對某一政治統治的抗議和蔑視常採用絕食的方式,而對一項公共政策的不滿採用懸掛通用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常常更有效果。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