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自殺

自己殺死自己。自裁而死,是由不明的動機、複雜的心理,以及不確定的環境因素,綜合而成的極端結果,會逐漸侵蝕生者的權利,滋生害怕與絕望。

常見「自殺」定義

  1. 一般定義-「有意毀滅自我的一種行為表現」。
  2. 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出於傷害、中毒或窒息的死亡,有明顯或隱微的跡象顯示是自己造成的,而且死者是蓄意殺死自己」。
  3. 世界衛生組織(W.H.O.)-「導致死亡結果的自殺行為」,而自殺行為則定義為「不同程度的死意圖所造成的自我傷害」。

綜言之,「自殺」是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它是一種人類生理、心理、家庭、社會關係及精神等各種因素混雜而產生的偏差社會行為,它也是一種溝通方式,有人藉由它來傳達情緒、控制人、換取某種利益(精神上或實質上的),更有可能是為了逃避內心深處的罪惡感及無價值感。

青少年自殺的警訊(FACT)

感覺(Feelings) *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 害怕失控、害怕瘋狂、擔心傷害自己和別人
* 無助、無價值感—「沒有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更好」
* 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
* 悲傷
* 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行動或事件(Action or Events) * 藥物或酒精濫用
*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 做惡夢
* 最近經歷失落—因為死亡、離婚、分離、關係的破裂,或失去工作、金錢、地位、自尊
* 失去對宗教的忠誠
* 焦躁不安
* 攻擊、鹵莽
改變(Change) *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 行為—無法專心
*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
* 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沈、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惡兆(Threats) * 言語—如「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 威脅—如「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 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獲取武器
* 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Kalafat(1990):「自殺警告信號」量表

相關條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