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行政先行行為

又稱「準備行為」,係指行政機關於程序尚未完成或終局之決定未作成前,為了使行政程序之順利進行,所為之指示或要求。

行政處分之準備行為,多係由行政機關本於職權所進行,其主要之目的,在調查證據以釐清事實,或探求法律之真意等,與行政調查有所重疊。行政程序法第36 條以下有關調查事實及證據之規定,即屬之。其中較重要者,如通知相關人陳述意見(行程§39)、要求當事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行程§40)、送請鑑定(行程§41)及實施勘驗(行程§42)等。

種類

  1. 觀念通知 (事實行為)性質之準備行為:準備行為若未設有拘束力之法律效果者,亦即欠缺規制之性質者,並非行政處分,僅係單純之觀念通知,而為行政事實行為。惟人民對此準備行為,若不予理會,其後果可能是行政機關於認定事實時為不利之評價,從而作成不利之終局決定。
  2. 行政處分性質之準備行為:準備行為若具有規制之性質,則在符合行政處分之其他要素下,則不失其為行政處分之本質 (程序性行政處分)。即使行政程序法第174條對其設有救濟時點之延緩,但此無礙於部分準備行為作為行政處分之本質。

相關條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