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 國際法:政合國 [2023/04/24 05:19] – 建立 - 外部編輯 127.0.0.1 | 國際法:政合國 [2023/05/15 16:04]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 行 1: | 行 1: | ||
| ~~META: | ~~META: | ||
| - | title=" | + | title=" |
| + | description=" | ||
| ~~ | ~~ | ||
| - | ====== 政合國(real union) | + | ====== 政合國 ====== |
| + | //(real union)// | ||
| 政合國係指兩個以上主權國家根據[[國際條約]]以共同舉戴一位元首之方式,成為一個的國際法人,政合國並非一個國家,而是由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聯合起來的一個複合國際法人(composite international person)。 | 政合國係指兩個以上主權國家根據[[國際條約]]以共同舉戴一位元首之方式,成為一個的國際法人,政合國並非一個國家,而是由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聯合起來的一個複合國際法人(composite international person)。 | ||
| 政合國間的關係依據條約,彼此不得作戰,也不能對外國作戰,外國也不能單獨對其中一國作戰,但得各自與他國簽訂商務、引渡條約,為必須由政合國來代表其中一國簽訂,係因為各該國並非國際法人。政合國通常將軍事與外交由政合國實行共同管理。歷史上的奧匈帝國即為政合國之適例。 | 政合國間的關係依據條約,彼此不得作戰,也不能對外國作戰,外國也不能單獨對其中一國作戰,但得各自與他國簽訂商務、引渡條約,為必須由政合國來代表其中一國簽訂,係因為各該國並非國際法人。政合國通常將軍事與外交由政合國實行共同管理。歷史上的奧匈帝國即為政合國之適例。 | ||
| - | |||
| - | |||
| **相關條目** | **相關條目** | ||
| 行 16: | 行 17: | ||
| * [[國際法: | * [[國際法: | ||
| * [[國際法: | * [[國際法: | ||
| - | |||
| {{tag> | {{tag>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