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不純正不作為犯(unechte Unterlassungsdelikte)

不純正不作為犯為以不作為之手段,實現通常用作為犯的手段所能達成之犯罪構成要件者,即對於法律上所期待或命令之行為,有意不為,以達到作為之結果,也就是以不作為的方式達成違反法律上的禁止規定(準因果關係)。通常不作為犯須居於保證人地位

刑法上並無對「不純正不作為犯」所要求之行為以明文規定,而係將實質內容規定涵蓋於作為犯之形式規定之中,故就實行行為的認定常造成問題。

例如 交通事故後逃逸,構成刑法第293條的遺棄無自救能力者遺棄罪;或是生母不哺乳致嬰兒餓死,成立刑法第274條的生母殺嬰罪

▍ 最高法院107年台上字第3923號判決

不純正不作為犯,是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刑法通常以作為之方式規定的犯罪行為。除具備保證人地位之行為人,因怠於履行其防止結果發生之義務,致生構成要件該當結果外,尚須其作為義務係物理上、現實上或空間上有實現可能,而具備作為能力,始足當之。此觀之刑法第15 條第1項規定「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已明定「能防止」之作為能力要件甚明。
此外,須行為人若履行保證人義務,則法益侵害結果「必然」或「幾近確定」不會發生(結果可避免性),足認其違反保證人義務與結果之發生,具有「義務違反關連性」,而可歸責,始能以該不作為與作為具等價性,令之對於違反作為義務而不作為所生法益侵害結果負責。

相關條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