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相當理由

(probable cause)

相當理由(或稱相當性理由),屬於刑事訴訟法上常見的心證門檻,若達到門檻,就可以發動相對應的程序。達到相當理由時,警方檢察官、法官(經一定程序)可以進行搜索扣押緊急搜索逮捕

如何把心證程度以數量化表達出來,一直是許多實務工作者的想法和目標,可惜目前仍無法達到。最沒有爭議的,是不同門檻之間的排序,例如心證從低到高的排列是:合理懷疑、相當理由、無合理懷疑確信

美國大法官的說法

1949年的Brinegar v. United States案指出:「為了保障社區安全,相當理由給予警方一定的執法餘地,因為警察在執行勤務時往往面臨的是一個模糊地帶,必須承認警察存有一些犯錯的空間,但錯誤必須是一個合理之人根據個案事實做出的合理決定。相當理由是一個務實、非技術性的概念,也是各種相衝突利益之最佳妥協,要求更高的標準,會不當妨礙警察執法,要求更低的標準,則會使守法人民的命運繫於警察隨性的一時起意 。」因此,相當理由具有「容錯性」,與刑事有罪判決要求的嚴格心證有別。

1983年Illinois v. Gates案表示:「相當理由是一個浮動的概念,在具體特定事實下評估或然率,無法化約為一個簡潔的法律概念……試圖為相當理由確立一種普遍、精確數字量化的標準可能是無益的,顯而易見的是,犯罪活動的機率才是相當理由的標準,而非犯罪活動的初步證明(prima facie) 。」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實務見解也認為,即使當事人事後能夠對其行為提出合理解釋,亦不妨礙簽發令狀之法官認為聲請搜索時存在相當理由 。(United States v. Fama, 758 F.2d 834, 838 (2d Cir. 1985);United States v. Martin, 426 F.3d 83 (2d Cir. 2005))

只有當被告存在合理解釋的可能性遠大於犯罪行為的可能性時,方不符相當理由的標準 。若以量化方式表達,美國學者及法院實務多將相當理由定位為「接近50%」之心證門檻 。

相關條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